黑貓中隊,為中華民國空軍秘密偵察部隊—前空軍35中隊的別稱,使用的隊徽為「黑貓」。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冷戰期間配合美國中央情報局執行深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空的高空夜間電子偵測任務。
命名
35中隊的飛行員陳懷生為U-2偵察機設計了一個黑貓圖案,黑貓造型代表U-2機身,金色貓眼則象徵著銳利的高空攝影機。飛行員們又特地訂作了一批標有黑貓圖案的夾克衫,因此35中隊被稱為「黑貓中隊」。
歷史
黑貓中隊是1962年至1974年的冷戰時期,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已遷台的中華民國政府合作,在台灣所設置的高空偵查隊,由美方提供飛機和技術支援,中華民國提供飛行員和後勤基地。在當時間諜衛星照相技術未成熟,低空偵照局限於沿海地區的背景之下,黑貓中隊負責協助美國深入偵照中國大陸地區。
黑貓中隊部隊駐紮在桃園空軍基地,對外以「空軍氣象偵查研究組」宣稱作掩護。其使用機種為飛行巡度七萬英尺的洛克希德U-2偵察機。在1961年元月初首架U2偵查機進駐、1961年4月開始執行任務,自1961年到1965年期間,共深入大陸三十餘架次。自1966年後深入大陸任務減少,多為沿海斜照相任務。終因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緩和,於1970年時已停止出任務,在1974年後正式中止計劃並撤退美方人員。
從1961年到1974年之間,黑貓中隊共完成122次高空偵查任務,只有17位隊員全身而退,一共折損12架U2偵查機和10位隊員。
黑貓中隊在十三年的任務期間,戰果豐盛。曾偵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和第二次核彈試爆,和偵照中國大陸各省工業、軍事、交通等目標的部署和發展。
1977年後,第35中隊重新編制在427聯隊麾下,配備武裝的T-33A教練機,全隊此時分成三個夜攻分隊和一個反電子分隊,為電子作戰支援部隊執行神鷗演習。1989年換裝自製的AT-3自強號高級教練-輕攻擊機,35中隊則改為獨立中隊性質的第三十五作戰隊,一般稱為「羚羊中隊」。1992年改隸至新竹第499聯隊。
成員
黑貓中隊成員全為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自1959年起始至美國德州的拉佛林基地受訓。中華民國空軍總共派遣30人接受U-2偵察機訓練,共27人完訓,3人未完訓。
以下為完訓名單:
1959年:楊世駒、*陳懷生、王太佑、*郗耀華、華錫鈞
1963年:葉常棣、*李南屏、*梁德培、王錫爵
1964年:張立義、*王政文、*吳載熙
1965年:劉宅崇、*余清長、莊人亮
1966年:范鴻棣、*張燮
1967年:*黃榮北
1968年:沈宗李、王濤、李伯偉、*黃七賢
1971年:魏誠、錢柱(未有出勤紀錄)
(*代表訓練或出勤時殉職)
其中,陳懷生、李南屏、黃榮北、張燮於出任務作戰時失事殉職。郗耀華、梁德培、王政文、吳載熙、余清長、黃七賢於訓練期間失事殉職。
葉常棣和張立義分別因出任務作戰時被解放軍擊落俘擄,判勞改十年。兩人於1982年11月10日在香港被釋放後,因國民黨政府顧忌而被拒返台,後經中情局協助移居美國。
王錫爵1965年退休後入華航當機師,於1986年劫機華航334號班機投奔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十五黑貓中隊歷任中隊長
- 盧錫良(1961~1963)
- 楊世駒(1963~1969)
- 王太佑(1969~1970)
- 劉宅崇(1970~1972)
- 王濤(1972~1974)
損失
黑貓中隊在作戰任務期間,總共損失6架U-2偵察機和4名飛行員。其中5架為解放軍擊落。而在訓練期間,共損失8架U-2偵察機和6名飛行員。以下為解放軍所擊落的列表:
- 1962年09月09日:陳懷生少校駕駛編號「378」的U-2C在桃園機場起飛,前往江西執行偵察任務,在南昌被解放軍空軍以SA-2防空導彈擊落身亡。
- 1963年11月01日:葉常棣少校駕駛U-2對武漢疑似核武器設施執行偵察任務,後在江西被解放軍空軍的SA-2飛彈擊落俘擄。
- 1964年07月07日:李南屏中校自菲律賓庫比角空軍基地起飛,偵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北越於海南島中越邊境的補給路線,在福建被解放軍空軍SA-2防空導彈擊中,李南屏彈射逃生失敗身亡。
- 1965年01月10日:張立義少校駕駛編號「358」的U-2C在桃園機場起飛後,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被解放軍空軍防空飛彈擊落俘擄。
- 1967年09月08日:黃榮北少校至江蘇上空執行偵察任務,在嘉興市被解放軍空軍用仿製SA-2的紅旗二號防空飛彈擊落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