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億探長呂樂料成廉署下個目標
【打虎行動】五億探長呂樂料成廉署下個目標
廉署今次成功追回韓森的貪污資產,昔日無論地位和權力均高於韓森的呂樂,身家更加豐厚,物業遍佈全港,有“五億探長”稱號,1986年至1987年,政府把呂的物業出售,所得款項暫由政府和呂樂家人管理,廉署成功追回韓森的貪贓,相信下一個狙擊目標,便是這位五億探長。
據《星島日報》報道,六十年代通吃黑白兩道的總華探長呂樂,一生充滿傳奇,迄今仍遭廉署通緝。現年86歲的呂樂,定居台北,雖是人老發白,但舉手投足仍是一派大哥本色,早年接受傳媒訪問時,他直言廉署並無良策凍結他所有的資產。
呂樂現時在台北過著悠閒生活,家住台北敦化路舊式高尚住宅區,佔地二千多平方呎,環境清靜怡人,他手上還持有多個豪華單位收租,對廉署近三十年的通緝令,他似乎毫不在乎:“他們廉署怎麼凍的了那麼多,好似駱克道麻雀館,怎麼凍結的完啊,”身家豐厚,不愁衣食,呂樂每日與一班逃亡台灣的前華探長飲茶敘舊,緬懷過去,直斥今時今日警權低落,常發生辱警事件,他曾表示,往昔的警察一殺到,蠱惑仔即聞風而遁。
呂樂1940年加入警隊,人稱樂哥及阿直,1956年,升為新界區總華探長,隨後調升為港島和九龍區總華探長,位高權重,身家隨職級三級跳。在五九至六八年期間,呂樂父母先後在尖沙嘴、筲箕灣、觀塘、沙田、港島半山及灣仔區,購入當時合共三百多萬的物業。
據悉,呂樂當時買樓非常豪氣,喜歡的物業,即一口氣購入幾個單位甚至幾層樓,亦曾一口氣買整幢大廈,筲箕灣道299號便是其一,倘若未被拍賣持有至今,市值約值1.2億元。
由於物業眾多,租金可觀,1968年,48歲的呂樂便決定提早退休,享受生活,不過,五年後廉署成立,呂樂成為廉署頭號追查目標,他被逼帶同八名子女及妻子移居加拿大,再定居台灣,因台灣和香港沒有引渡條例,廉署無法拘捕呂樂歸案,唯他數以億計的資產,卻被廉署凍結。
其後,呂樂的家人多次向政府訴訟,要求解凍,1986年至1987年間,這些物業先後被解凍,由政府代為出售,所得款項由政府和呂樂家人共同管理,但通緝令至今仍然生效。不過,呂樂一直表示在台灣過著三無生活,無車無司機無工人。
【打虎行動】徐家傑細說當年打老虎艱難
調查貪污案難,調查四大探長的貪污案更難。主力調查韓森案的前廉政公署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一定感受甚深,他指出,韓森的資產多到令人震驚,而且韓森交遊廣闊,逃離法網方式層出不窮。為調查該案,徐家傑要工作至通宵達旦,時有發生。
據《大公報》消息,徐家傑表示,庭外和解終於有個了結,韓的家屬,總不能無了期地與政府斡旋,凍結了的資產又不能使用。對於韓家交出的資產達1.4億元,徐不感到驚訝。他指出,韓森的財富多得令人震驚。房地產、珠寶、名車……跟其探長生涯的總收入完全不相稱:“為何一個人可以賺到這麼多錢?上市公司賺一年也賺不到這麼多,簡直不可思議!”
回想廉署成立初期,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打老虎,確實困難重重。韓森是署方當年其中一個主要調查人物,他跟其餘探長一樣,又富有,又跟小區不同階層人士都有交情。相反,廉署當時只是一個新機構,經濟資源和調查人員不多。1975年,他隸屬C3組,連同外籍組長,只有幾個人,一組同時調查幾宗大案,他要工作至通宵達旦,絕不出奇。
縱有挫折,調查人員從沒氣餒,眼見當年貪污嚴重,各人都一鼓作氣工作,得悉韓及其家屬所持的大量物業。翌年,廉署通緝韓,韓走到加拿大,當局便向加拿大法院申請引渡。奈何,當地引渡條例並不適用於韓森身上,韓森棄保潛逃到台灣。
他還透露,自己亦曾調查其他三名貪污華探長,有幾個名頭特別響噹噹的華探長,經過調查,發覺他們非常富有,房產珠寶現金等都好多,多得令人震驚。廉署怕他們有那麼多資源,會好容易逃走,因有錢的話,買只船也可以,他們本身又交遊廣闊,其他各方面都有聯絡。
【打虎行動】花絮/租客讚韓家 好人不催租
在旺角花園街及通菜街擁有多幢物業的前總華探長韓森,是當地街坊眼中的超級收租佬。有租客表示,韓家較為體諒租客的苦況,不會貿然加租,欠租亦頗為通融,故擔心若政府拍賣韓森的物業後,新業主勢必大幅加租及重建,他們恐難逃被逼遷的厄運。
據《星島日報》報道,五金店老闆梁福權,七十年代起已租用韓森位於通菜街186號鋪位,當年租金僅千五元,至今已漲至兩萬八千元。梁說:“從來沒有見過韓森,知道他是總華探長,電影都有拍過他,但聽講近年他已過身。”
梁福權稱,韓森的物業交租較特別,以往前往油麻地中華食品市場,向一老闆交租,其後韓森逃離香港,所有物業歸政府託管,由羅兵鹹會計師樓負責,租戶需把租金存入匯豐一個戶口,據悉那戶口是韓森一名親人持有。
自稱是長情租客的梁喜歡租用韓森單位,除了該鋪人流旺之外,另一原因是韓家較有人情味,韓家好好人,遲交租從不催交,即使市道暢旺,業主都唔會隨意加租,大都五年才加一次,所以鋪位租金較同區的便宜。他擔心韓森的物業被政府拍賣後,新業主為增加收益,大幅加租或招標重建,租戶只有被逼覓址他遷。
另一租住通菜街九樓一個單位的鄧女士表示,自己已多時沒交租,而業主亦從不登門催租。她稱,雖然租金平,但大廈卻缺乏保養及維修,墻壁嚴重剝落及天花滲水,所以也決定搬走。
【打虎行動】特稿/香港勝在有廉政公署
明天是端午節。雖然大部分港人記得端午節和屈原有關,但不一定知道屈原是愛國詩人;香港的年輕人對屈原故事沒有多大印象,僅知道是一個吃粽子及賽龍舟的節日,如此而已。
不過,香港是一個重視法紀的地方,所以,對類似屈原有正直精神的官員,就十分推祟。最新的兩所大學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是獲得最高評分的高官。
香港廉政公署29日也得到港人許多掌聲。因為,該署鍥而不捨地以民事訴訟追討前“四大探長”之一韓森的違法資產,終於令韓森家屬願意交出1.4港元達致庭外和解。
“四大探長”呂樂、藍剛、韓森及顏雄雖都曾被廉署通緝,唯四人之中,藍、韓相繼去世,其餘兩人身處海外,礙于引渡條例的限制,香港廉署無可奈何地看著他們逍遙法外。
但廉署不甘示弱,自1974年成立以來,至2003年為止,已成功凍結22名在通緝名單上的前警務人員的資產,包括有“五億探長”之稱的總華(即非英籍)探長呂樂,及港島區總華探長藍剛等。
至於韓森家屬願意交出的1.4億港元,據估計,也只相當於當年他所貪資產的八成。
韓森在“四大探長”之中排第三位。他于1940年加入香港警隊,1971年退休,5年後廉署通緝他,指他擁有與官職不相稱的資產。韓森逃至加拿大。
後來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韓森又逃到和香港也沒有引渡條例的台灣,直到1999年在台灣病逝。韓森有一妻二妾,為了逃避廉署追訴,所有財產均轉至妻妾以及母親名下。
資產中包括47個房地產、12個銀行戶頭、6家公司、多部名貴汽車等,當時市值415萬港元。而1997年廉署按物價指數重估,這些資產總值已升值至7000萬港元,到今天,價值更逾兩億。
韓森只做了兩個月新界區總華探長,就算將其整整30年服務警隊期間的總酬加起來,也不到20萬港元,但他離開警隊時,竟有逾415萬元(現值逾2億)資產,可見當年香港貪風多猖獗。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雖然未能將韓森所貪全數追回,但起碼是大部分,已取得公義了,也避免了動用太多公帑去做這件事。
“香港勝在有ICAC(廉政公署)”,這一句口號經常出現香港電視上。不過,近年ICAC面對的新課題,是中港跨境貪污案有上升趨勢,他們能管香港案件,但若犯人跑回(或跑至)中國大陸,還是無何奈何。
在端午節的時候,吃著粽子,看著龍舟競渡,只希望香港有更好的政治制度,避免更多貪官的出現,更不希望見到類似屈原的正直官員,最終要選擇投河。(文/易銳民)
【打虎行動】特寫/反貪捉葛柏 警廉爆衝突
三十多年前香港貪污問題猖獗,尤以警隊為甚,不少害群之馬包娼庇賭,罔顧法紀,政府遂成立廉政公署打擊貪污,一場廉政風暴隨即展開,警隊首當其衝,成為肅貪目標,上下人心惶惶,最終爆發警廉衝突,一場本是化解警廉矛盾的警察和平示威,卻演變成百多名怒警衝擊廉署總部,震驚港督。
民怨沸騰促使廉署誕生
據《星島日報》報道,1973年,總警司葛柏被查出擁有逾四百三十多萬港元財富,懷疑是從貪污得來,民怨沸點至極,民間反貪污,捉葛柏的運動如火如荼,政府不得不作出響應,促使廉署誕生,揭開肅貪倡廉的長期作戰序幕。
廉政公署(ICAC)1974成立,由姬達擔任廉政專員,矛頭直指警隊中的害群之馬,除引渡頭號貪官葛柏返港受審外,亦通緝呂樂、藍剛、顏雄及韓森四大總華探長,廉署的雷厲風行,使大部分安分守己的警隊中人惶恐不安,擔心直屬港督的廉政公署權力過大殺錯良民,警隊瀰漫一股怨氣。
麥理浩特赦息紛爭
1977年10月28日,警隊的怨氣與怒火終於爆發,三千多名警員聚集灣仔警察總部請願,抗議廉署針對警隊,要求警隊高層化解警廉之間的矛盾,請願在和平結束後,百多名憤怒的警務人員,集會後沒有散去,浩浩蕩蕩操往廉署總部,在門口大堂呼喊口號抗議。
其間,有逾百名怒警衝擊廉署,破壞廉署設施,拆下廉署招牌,又擊破大門玻璃,並將數名廉署人員趕出大門口,隔著門查看究竟的廉署人員更被拉出大堂毆打,場面失控,五名廉署人員被毆傷,逞兇怒警事後四散離去。
這場警廉衝突令港府高層震怒,下令嚴懲滋事警員外,當年的港督麥理浩,其後頒下特赦令,除四大總華探長的案件外,不再追究大部分在1977年以前的貪污案件,事件才得以平息。(圖為當年警廉衝突資料圖片)
【打虎行動】故事編成電影 劉德華曾演呂樂
與韓森一樣,呂樂亦成為廉署的頭號追查目標,而呂樂曾先後移居加拿大,後轉到台北定居。四大探長曾叱吒六七十年代,他們在警隊期間的故事亦多次改編成電影,而劉德華更在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中飾演呂樂。
綽號肥仔B、花名長洲仔的韓森早于1940年9月加入警隊,至60年代末期成為新界總華探長,在四大探長中排第三位,與呂樂、藍剛及顏雄齊名。韓森在1971年離職,之後移民加拿大。
韓森是地道香港人,1940年與呂樂一起加入警隊,雖然得到呂樂和一班友人暗中扶持,惟仕途未見亨通,久未獲升職。1950年司職刑警的韓森接手調查一宗警員運金失竊案,由於涉及警隊同僚,任務十分棘手,故此向呂樂請教,最終成功偵破案件,韓森最後如願晉陞做探長,到1966年終於榮升為總華探長。
不久,港督麥理浩甫履新,即展示打擊貪污,韓森以及警隊一些同僚暗自擔心有難,早已準備脫身之計,到1971年韓森提前申請退休,頭尾只做過幾個月總華探長,到1974年廉署正式成立,已移民的韓森遂成為繼總警司葛柏之後,成為另一個肅貪目標。
【打虎行動】特稿/廉政公署反貪事關市民福祉
廉政公署與前華人探長韓森的親屬達成庭外和解協議,韓森的親屬同意交出總值約1.4億元的資產。廉署自1976年通緝韓森到最終達成庭外和解協議,歷時30年。此案的意義,已超越了所交出資產的價值,彰顯了廉署不偏不倚、依法辦事、鍥而不捨的執法精神,這是香港最值得珍惜的寶貴資產之一。
香港致力反貪倡廉,有深刻的歷史背景。上世紀70年代以前,香港貪污成風,救護人員接送病人、消防員救火、病人住院、學生入學,都要交錢或行賄。特別是在警務人員中,受賄成災,高層警官與黑社會勾結、貪贓枉法、中飽私囊,不僅包庇黃、賭、毒,而且懈怠于維護治安。
在此情況下,廉政公署于1974年2月正式成立,成立後即果斷掃除警隊貪污陋習,先後引渡葛柏歸案、拘捕多名高級警務人員,以及通緝四大探長。韓森在60年代活躍于黑白二道,為四大探長之一。
廉政公署調查發現,韓森服務警隊期間總薪津合共19萬元多,但離開警隊時卻有逾415萬元資產。韓森于1971年退休,廉署自76年通緝韓森,直至韓森于99年去世。律政司遂于2000年代表廉署提出民事訴訟程式,追討韓森已遭凍結的資產,雙方最終於本月初達成庭外和解。
此案歷時30年之久,在廉署歷任人員鍥而不捨的努力下,為香港成功追討回曆來最多的金額,充分顯示廉署是一支精良幹練、積極進取和備受尊崇的隊伍,堪為世界各地反貪機構的典範,值得市民信賴和支援。
但是,近年來廉署的反貪倡廉工作,受到了人為的挑戰和干擾。在廣興案、陳裘大案等案件中,廉署使用偷聽偷拍等世界各地執法機關廣泛採用的查案手法,竟被法官指為違背基本法,並被裁定永久中止聆訊,造成執法癱瘓和不法分子有恃無恐的局面,使公眾利益和市民安全備受威脅。
在此情況下,2005年8月特首曾蔭權根據《基本法》第48條簽發命令,規範執法人員的秘密監察行為。同時,特區政府就截取通訊及秘密監察立法作好準備。有分析認為,有關立法應在保障資訊自由、私隱權和保障社會良好管治、公共安全之間取得平衡。
廉署為了阻遏罪行、保障治安,在調查犯罪過程中採取秘密監察,是成功取證從而將不法分子繩之於法的必要手段,也是舉世皆然的正常做法。任何無原則地削弱廉署反貪能力的做法,都不符合香港整體利益和市民福祉。
廉署對一系列案件的成功查處,增加了市民對反貪倡廉的信心。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均應支援廉署在維持香港社會公平競爭方面,繼續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最廉潔地區之一的地位。
星島環球網 2006-05-30